2025年指数投资展望,新年如何开好“投”?

2025年指数投资展望,新年如何开好“投”?

竹子里有 2025-02-08 新闻报 7 次浏览 0个评论

  展望2025年,指数产品发展的方向如何洞察?指数投资又会出现哪些新的趋势?1月16日以“春临大地,经济新局”为主题的博时基金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联席会议正式召开在“指数化投资的思考与展望”主题论坛中,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部的基金经理们齐聚一堂,深入探讨有关指数基金的发展趋势,助力投资者把握2025年的指数投资机遇

  黄瑞庆:资产配置和择时决定风险,超额收益决定收益

  以《多资产和多策略的投资实践》为主题,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总监黄瑞庆着重介绍了股票、债券、黄金、商品、基金等多资产配置以及呈现的收益风险情况,比如通过指数的优化配置等研究模型,当设定收益目标为5%时,配置主要集中在国债;而7%的目标下,配置则更加均衡,包括标普500、黄金、债券和股票型基金;9%的目标下,配置则更集中于A股、黄金和标普500。随着收益目标的提高,配置会变得更加集中,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同时黄瑞庆介绍了博时基金多策略体系,基于每一类资产都开发了各种各样的策略,不同策略都有长短处,需找到解决办法并搭配使用

  他还总结了自己的三点投资心得:

  • 选股的超额收益与风险无直接决定关系,侧重超额收益需要保持一定的权益资产比例,使得波动比较大一些,容易偏离大家的预期。
  • 长期投资价值逻辑如买入高股息、银行股等是良好投资策略,但无法控制短期波动风险。
  • 资产配置和择时决定风险,超额收益决定产品收益。未来在量化平衡和稳健恒利基金的管理中,将调整策略,优先通过择时控制仓位,降低组合风险。

  刘钊:主动or量化?大市值or小市值?大类基金的选择逻辑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副总监刘钊从主动与量化、大市值与小市值等角度,分析了大类基金的选择逻辑。

  首先,针对应该选择主动还是量化基金的问题,刘钊指出市场是轮动的。从历史数据来看,2019年2021部分主动型基金跑赢对应的业绩基准;然而,在最近的三年,即2022年至2024年部分主动型基金跑输对应的业绩基准。那么2025年,主动基金会不会再次出现一个切换?刘钊认为,选择主动、量化还是指数基金,不能一概而论,需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判断。

  对于是选择大盘还是小盘的问题,刘钊总结了过去四十年间影响美国大小盘风格的三条主要逻辑:当经济从萧条走向景气时小盘表现好,当经济从景气走向萧条时大盘表现好;当政策鼓励垄断时大盘股表现好,新兴产业诞生初期小盘股表现好;当市场呈现自由竞争时小盘股表现好,呈现寡头垄断时期大盘股表现好。

  在讨论了以上几点后,刘钊还分享对公募量化基金的发展方向的看法:一是强调量化模型的逻辑;二是多策略趋势,在某一个指数域下开发若干策略模型;三是主动调整策略配比,针对行情适配策略。

  桂征辉:绝大部分权益指数增强基金能在中长周期获得正向超额收益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副总监桂征辉重点介绍了指数增强基金如何在周期中获取超额收益。他指出,指增基金的定位清晰明确,巧妙融合了被动与主动管理的双重优势。在被动跟踪指数时,严格追踪;同时,在基金合同允许的跟踪误差范围内,尽量做一些主动或量化选股操作,对看好的股票和行业进行适当的高配,不看好进行适当低配,以此来获得超越指数的收益。

  那么,指数增强基金是否真的能够超越相对应指数的基准呢?这无疑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从数据来看,根据截止到2024年10月31日的统计,指数增强基金作为一个整体,最近一年,最近三年,最近五年,最近十年都是超越了相应的基准。

  指数增强策略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呢?它主要包含两个核心目标:一是精准控制跟踪误差,紧密跟踪指数;二是努力获取超额收益。在超额收益的追求上,我们运用多因子选股模型,并结合更加确定性的策略,如股指期货的替代、可转债的替代,以及事件驱动型策略等,这些策略都为基金带来了可观的超额收益。

  在桂征辉看来,过去几年主动基金的超额收益获取难度加大,指数增强基金作为被动指数跟踪和主动管理投资策略的基金,业绩优势正逐步显现。

  万琼:2025年港股有望迎反转行情,美股表现也较为乐观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副总监万琼从境外资产配置角度解析指数化投资下的港美股机遇。

  展望2025年的港股市场,在政策逐步落地以及对财政政策仍有预期的背景下,有望迎接反转行情。“哑铃型”策略可能仍然有效,建议关注高股息+成长机遇。

  展望2025年的美股市场,增长动能延续,增量资金充裕。虽然流动性拐点或导致美股阶段性回调,但美股的基本面预计有望延续强劲增长,且增量资金也较为充裕,整体对美股在2025年的表现较为乐观。

  万琼还表示,对比美国,国内权益ETF特别是大盘宽基ETF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尹浩:宽基指数是权益投资组合的“压舱石”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尹浩分享了宽基指数及Smart beta指数投资机遇。

  在他看来,宽基指数是权益投资组合的“压舱石”,通过购买宽基指数产品可以有效分散风险且通过对成份股权重的限制能够降低某一个股或者行业权重过重导致的非系统性风险。当前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已跌至1.61%,中证A500的股权风险溢价比例(1/中证A500TTM市盈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2005年以来的85%的分位点,属历史高位,相对于债券来说,当前宽基指数的配置价值较高1

  而Smart beta指数则是宽基指数的有效补充,旨在通过长期的、在特定风格因子上的敞口力争获得超额收益(风险溢价)。

  他还重点提到了红利策略指数当前的配置价值。过去两年红利指数相对收益较高,但从绝对收益角度看仍然低于长期回报率,且过去两年股息率回报处于高位。当前股息率处于过去10年中位数以上位置,在利率下行背景下仍然具备良好的配置价值2

  唐屹兵:科创板的高波动是把“双刃剑”,应对策略是择时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唐屹兵分享了科创主题指数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他表示,科创板指数波动较大,遇到市场下跌时跌幅往往也较大,投资者持有过程体验不佳。但科创板的高波动是把双刃剑,在市场阶段性反弹时,科创板指数弹性往往也较大。

  唐屹兵还提到了当前科创板的投资机遇,包括并购重组形成催化、流动性相对宽松、研发成果转化或提升科创板盈利能力等等,投资者或可关注科创板相关指数产品投资机遇。

  圆桌:如何利用指数与ETF做好资产配置

  在圆桌环节,主持人博时基金投资者关系部首席培训官洪露娉与产品规划部执行副总经理严亚军、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尹浩、基金经理助理王萌、投资经理李超四位嘉宾,围绕如何利用指数与ETF做好资产配置的主题展开研讨。

  在谈到如何设计资产配置投资框架,严亚军表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对于大类资产策略以及细分资产的跟踪,如海外资产(美股)、商品(黄金、债券)等大类资产,以及红利策略、成长策略等细分策略;第二个层次是对资产的驱动因子进行研究和跟踪,比如说权益类资产股票,需要对宏观经济、政策、技术周期、产业周期、流动性周期等驱动因子研究;第三个层次是根据资金久期和资产配置需求,选择合适的资产和策略。

  在谈到为什么国内宽基ETF迅猛发展时,尹浩认为市场处于震荡状态或上涨初期,暂无一个真正走出来的强势的行业,这时候关注市场是更加重要的,所以宽基指数会更受到资金的青睐。另外,ETF之类的被动型产品在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的认知和认可度也在逐步提高,同时,基金公司根据市场的变化、根据投资者的需求不断推出新的创新型的产品,也促使了产品不断的发展。

  谈及如何在众多的行业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或者是未来有更大概率可以获得收益的行业王萌表示可以通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增长情况,这三方面来衡量行业板块的景气情况。除此之外,也可借助分析师的报告和观点来形成对板块未来的预测,这些内容也可能会影响很多投资者的行为。

  在谈到利用ETF做资产配置时能否复制前面提及的资产配置模型框架,李超认为量化团队会倾向于把传统或者是经典的资产配置模型移植到ETF组合上来,但在使用传统或经典资产配置模型时不能直接照搬,因为传统的模型都是基于比较强的假设去做的,我们的市场是比较复杂多变的。尤其是这几年不管是海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出现了很多新的常态,我们需要对模型不停地修正,让它适应于现在的市场环境。

  1、数据来源 :Wind ;统计区间:2005/1/1-2025/1/8,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不代表相关产品收益。

  2、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Wind,博时基金;数据截至:2025/1/8;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不代表相关产品收益。

  风险提示:本材料所载信息不构成对买卖任何证券或提供任何投资决策建议的服务。该等信息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投资者应当对本材料的信息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我们对所载材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材料所载内容仅为该资料出具日的信息,后续可能发生变更。未经授权禁止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以任何形式进行商业用途的传播、剪辑。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学习使用0830,本文标题:《2025年指数投资展望,新年如何开好“投”?》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